新闻动态/news
|
盘扣式脚手架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,你知道是哪个吗?盘扣式脚手架因其结构简单、承载力强、安全性高、搭拆便捷等优秀的性能而备受广大施工单位的青睐,如今俨然已经成为建筑工地的“明星产品”。 今天我们来聊聊盘扣式脚手架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部位——套筒,因为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架体的承载力。 据《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》JG/T 503—2016标准中规定套筒分为3种形式: ①内插管 ②内壁有台阶的外套筒 ③内壁无台阶的外套筒 《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》JG/T 503—2010中明确要求: 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的壁厚不应小于4mm; 采用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壁厚不应小于3.5mm; 内插管的壁厚不应小于3.2mm。 外套管或内插管壁厚公差不应负偏差。 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长度不应小于90mm,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75mm; 采用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,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; 内插管形式的连接套管长度不应小于200mm,可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00mm。 内插管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间隙不应大于2mm; 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不应大于2mm; 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内径与立杆外径间隙不应大于3mm。 3种套筒在立杆间上下传力时,也有本质区别。 第①种内插管套筒,上层立杆最底下端面与下层立杆最顶端端面直接接触,上层立杆的力直接传递给下层立杆。 第②种内壁有台阶外套筒,上层立杆最底下端面与套筒内壁台阶接触,套筒内壁台阶再与下层立杆最顶端端面接触,套筒台阶起到上下立杆传力作用。 第③种内壁无台阶外套筒,当其在最顶层或最底层时,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的螺母将力传递给套筒,套筒通过焊缝将力传递给立杆。 通过上述分析,第①种内插管套筒,内插管与立杆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,会使上下立杆接触面减小,架体承载力降低。 而第③种内壁无台阶外套筒,套筒与立杆的这道焊缝显得至关重要。这就要求套筒焊缝合格率达到100%,否则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增加。 第②种内壁有台阶外套筒虽然在工艺上比①和③复杂,但在产品质量上更好控制,从而保证施工安全。 |